关于抓紧落实全国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的补充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11:17:50   浏览:975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抓紧落实全国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的补充通知

卫生部


关于抓紧落实全国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工作的补充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

按照2003年11月3日明传电报要求,各地区已正式启用“全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监测网络直报系统”,为做好网络管理工作并保证直报质量,现将有关问题补充通知如下:

一、 为满足各省核对直报单位的需要,我中心拟提供各地区“网络直报医疗机构清单”。请将你省厅负责直报工作的联系人及其电子邮箱通知我中心(联系人:薛明,电话:010-68792483,电子邮箱:xueming@moh.gov.cn)。

二、清单所列机构数与我部11月3日明传电报一致,内容包括行政区划名称、22位卫生机构分类代码、单位名称、通讯地址、备注。一览表列入的、不在直报范围内的个别机构,备注栏已标明为“编码错误,不要求直报单位”。请不要删除该类机构。

三、要认真审核清单,补充相关内容,更正错误信息。即:

1.补充漏报医疗机构信息,并注明“漏报机构”;

2.补充军队和武警医院信息,并注明“军队医院”、“武警医院”;

3.补充“邮政编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三栏内容。

4.更正错误信息要求在“备注”栏注明,如“地址变更”、“县/

区名称变更”等。

四、今后计算各地区网络直报率时,分母将根据各省报送的一览表进行调整。剔除机构包括:名为医院实为街道卫生院或门诊部,年内撤销或被兼并的机构,不要求直报的机构。增加机构包括:军队及武警医院,一览表补充的漏报医疗机构。

五、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上网直报的乡镇卫生院。允许有条件上网的其他医疗机构使用全国网络直报系统报告SARS疫情,但一览表不包括该类机构。

六、各卫生厅局务必于2003年11月25日以前按要求将一览表(电子版及打印文档各一份)报送我中心。

附件:各地区网络直报SARS疫情的医疗机构数(不含乡镇卫生院)



              二OO三年十一月七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江苏省宿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宿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的通知

宿政办发〔2009〕32号  


宿豫区、宿城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骆马湖示范区、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宿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宿迁市城市绿线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的保护和管理,建立和严格实行城市绿线管理制度,切实保障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建设部《城市绿线管理办法》、《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城市绿线是指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包括已建成绿地控制线和规划预留绿地控制线。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的绿线界定及绿地系统的建设、保护和管理。
  第四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与建设项目配套绿化设施的审批、验收监督检查,实施绿化“一票否决权”和绿色图章管理制度。
  绿色图章是指城市绿化审批专用章和城市绿化合格专用章。
  第五条 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市区内城市绿线的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建设、城管、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依照自身职能做好城市绿线管理配合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义务参与城市绿地保护,并服从城市绿线管理;有权利监督城市绿线保护和管理、对违反城市绿线管理的行为进行制止和检举。
  第七条 城市绿线由市政府组织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城市规划主管部门和国土主管部门,根据市政府批准的总体规划或专项规划,并结合现有绿地系统、风景名胜和自然地貌予以界定,经­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下列区域应界定城市绿地,并划定城市绿线:
  (一)现有和规划中的永久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临时性绿地绿线界定由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具体确定);
  (二)城市规划区内河流、湖泊、水塘、湿地、山体等城市景观生态控制区域;
  (三)城市规划区内风景名胜区、散生林植被、古树名木规定的保护范围等;
  (四)其他对城市生态和景观产生积极作用的区域。
  第九条 经­批准的城市绿线要向社会公布,接受公众监督。
  第十条 城市绿线分为实施线、控制线。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应明确绿线所在区位的坐标,并制定落实管理措施。
  第十一条 划定为城市绿线的现有绿地,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并存档确定管理单位。
  划定为城市绿线的规划用地,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建成后由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登记造册。
  第十二条 城市绿线内所有绿地、植被、绿化设施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移植、砍伐、侵占和破坏,不得改变其绿化用地性质,不得进行经­营性开发。
  在控制线内,如因重点工程建设等特殊需要确需占用或损坏绿化设施、砍伐(移植)绿化植物,改变其用地性质的,须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十三条 城市绿线内的土地,不得改作他用,严禁新建不符合绿化规划需求的各类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
  任何部门在未经­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许可的前提下,不得违反规定,批准在城市绿线范围内进行建设。
  城市绿线范围内不符合规划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它设施,应当限期迁出。
  因规划调整和管理需要等原­因,进行树木抚育更新,大范围修剪、绿地改造、扩建的,应当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
  第十四条 城市的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按绿化规划和绿化标准要求建设绿地。不得占用绿地,损坏绿化植物及其设施,改变绿化用地的性质。
  第十五条 城市各类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必须按照标准划出绿线,编制绿地设计方案,经­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批准后,方可开工建设。
  第十六条 在城市绿线范围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 倾倒废弃物;
  (二) 攀折损毁植物;
  (三) 擅自搭建临时设施或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
  (四) 擅自排放污水、堆放杂物;
  (五) 有损生态和景观的其它活动。
  第十七条 城市工程建设项目绿地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的,由市城市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和《宿迁市城市绿地补偿的实施意见》的规定收缴异地补绿费。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规定的,由市城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由市城管部门责令改正,并依法处以罚款。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直接责任人员或单位负责人,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中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


巴府发[2006]34号



巴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巴中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商贸园、工业园管委会:

为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管理,现将《巴中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六月十三日





巴中市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报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申报、审批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结合巴中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具体负责水土保持方案的审批工作。发改、经贸、建设、环保、国土、交通、林业等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权,配合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做好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审批工作。

第三条 凡在我市辖区内从事有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单位和个人,都必须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其中,审批制项目,在报送可行性研究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核准制项目,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备案制项目,在办理备案手续后、项目开工前完成水土保持方案报批手续。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应当纳入下阶段设计文件中。

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有:

(一)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项目;

(二)开办冶金、电力、建材等工业企业项目;

(三)修建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

(四)城市化建设活动中的各类开发建设项目;

(五)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枢纽、渠道、给排水及河道整治工程项目;

(六)从事烧窑、采石、取土等小型开发建设项目;

(七)其他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开发建设项目。

第四条 水土保持方案分为“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和“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凡征占土地面积在1公顷(或防治责任范围在20公顷)以上或挖填土石方总量(或弃土弃渣)在1万m3(自然方)以上的开发建设项目,必须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在此标准以下的开发建设项目,只须填报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

第五条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报工作由生产建设项目单位或者个人负责,由具有《编制水土保持方案资格证书》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编制。

第六条 水土保持方案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审查批准,开发建设单位或个人方可办理土地使用、环境影响评价审批、项目立项审批或者核准(备案)等其他有关手续。

第七条 水土保持方案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凡国家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均由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流域机构审批;省、市、县(区)立项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由具有审批权限的同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审批,并报上一级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 开发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应按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工程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必须申请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同时验收其水土保持设施并签署意见。水土保持设施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工程不得投产使用。

第九条 经审批的项目,如规模、建设地点、性质等发生变化时,项目单位或个人应及时申报修订水土保持方案,并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报原批准单位审批。

第十条 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或“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表”之日起,分别在20个工作日、10个工作日内办理审批手续,逾期未审批或者未予批复的,项目单位可视其编报的水土保持方案已被确认。对于特殊性质或者特大型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20个工作日内不能作出审查决定的,经本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单位或者个人。

第十一条 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机构应重点加强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工程、矿山开发、城市化建设等活动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当事人从事非经营活动的,可以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当事人从事经营活动,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违法所得三倍以下罚款,但是最高不得超过三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以处一万元以下罚款,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十三条 水土保持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有关部门追究单位负责人及其直接责任人的经济、行政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