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14 11:04:15   浏览:959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国家开发银行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5年2月13日,国家开发银行

各厅、局、直属单位,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为加强我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财政部有关方面制度及《国家开发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特制定《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各单位自1995年1月1日起遵照施行,执行中遇有问题,请及时反馈给财会局。

附件1:国家开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行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和完整,根据财政部有关制度及《国家开发银行财务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设置专门的机构和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健全内部财产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与完整。
第三条 财产管理人员,应认真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并保持相对稳定,管理人员因工作需要调动时,应办理交接手续;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做得好的有关人员应给予表彰;对玩忽职守,造成财产损失的,应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罚。
第四条 固定资产管理的范围包括固定资产的分类与计价,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固定资产租赁,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和转移,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在建工程管理等。

第二章 固定资产分类和计价
第五条 固定资产包括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和其他与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
不属于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期限超过二年,也应作为固定资产。
不具备上述条件的物品,作为低值易耗品。
第六条 固定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分为以下六类:
1、使用中固定资产;
2、未使用固定资产;
3、不需用固定资产;
4、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5、经营租出固定资产;
6、已单独入帐的土地。
第七条 固定资产的计价原则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计价。
2、购入的固定资产,以购入价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缴纳的税金等计价。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合同或协议确定的价格加上支付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等计价。
4、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评估确认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计价。
5、在原有固定资产基础上改建、扩建的,按原固定资产的价值加上改、扩建发生的实际支出,扣除改、扩建过程中产生的变价收入后的金额计价。
6、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所附票据或资产验收清单所列金额加上应负担的运输、保险、安装等费用计价,无发票帐单的根据同类固定资产的市价计价。
7、盘盈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固定资产的重置完全价值计价。
购建固定资产交纳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耕地占用税及用借款和发行债券购建固定资产,在购建期间发生的利息支出和有关费用、外币折合差价等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交付使用且办理竣工决算之后发生的借款利息、有关费用、外币折合差额应计入当期成本支出。
因征用土地而支付的土地补偿费,如因工程需要按规定支付的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征用土地上的房屋等,应计入有关房屋、建筑物的价值内,不单独作为土地的价值。
第八条 已经入帐的固定资产价值,除发生下列情况外,不得任意变动:
1、根据国家规定对固定资产重新估价;
2、增加补充设备或改良装置;
3、将固定资产的一部分拆除;
4、根据实际价值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
5、发现原记固定资产价值有误。

第三章 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
第九条 固定资产折旧是对固定资产磨损和损耗价值的补偿,固定资产按照国家规定采用分类折旧办法计提折旧,提取的折旧计入成本,不冲减资本金。
第十条 下列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1、房屋和建筑物;
2、在用的各类设备;
3、季节性停用和修理停用的设备;
4、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固定资产。
第十一条 下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1、已估价单独入帐的土地;
2、房屋和建筑物以外的未使用、不需用的固定资产;
3、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前的固定资产;
4、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出和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
5、已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6、提前报废和淘汰的固定资产;
7、关停机构的固定资产;
8、国家规定其他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第十二条 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从投入使用的次月起计提折旧,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从停止使用的次月起停止计提折旧。
第十三条 固定资产按季提取折旧,折旧率按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和分类折旧年限计算确定。净残值率按固定资产原值的3%确定。
第十四条 固定资产的折旧采用平均年限法,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固定资产折旧年限]×100%
季折旧额=原值×年折旧率/4
第十五条 固定资产修理支出计入当期成本,修理费用发生不均衡的可以分期摊入成本,摊销期一般不超过一年。

第四章 固定资产租赁
第十六条 固定资产的出租
1、以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固定资产仍作为我行固定资产管理,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租金收入按规定计入其他营业收入。
2、以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收取的租赁收入按规定计入其他营业收入。
第十七条 固定资产的租入
1、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租赁费支出直接列入成本,发生的固定资产改良工程支出,即能增加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效用或延长使用期限的改装、翻修、改建等支出,不计入当期费用,而作为递延资产在租赁有效期内分期摊入成本。
2、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我行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按国家规定计提折旧,我行支付的融资租赁费中,租赁手续费和需安装设备在安装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利息支出或汇兑损益,计入营业支出。构成租入固定资产价值的设备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包装费、安装费和需安装设备在安装交付使用前发生的利息支出或汇兑损益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不增加营业支出。

第五章 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转移
第十八条 增加和调入固定资产,由财产管理部门验收,验收合格后,财产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入库、登记等手续。
第十九条 调出的固定资产,由财产管理部门按规定办理固定资产调拨手续,新的按原购买价格或国家规定的调拨价格调拨,旧的按质论价或按资产评估部门确定的价格调拨,其价格与帐面净值的差额部分,由调出方分别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条 固定资产盘盈和盘亏,由财产管理部门调查核实,提出处理意见,经批准盘亏的固定资产,注销其帐面价值,净损失计入营业外支出;经批准盘盈的固定资产,增加其帐面价值,其净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
第二十一条 出售闲置不用的固定资产,取得的价款减清理费用后的数额与固定资产帐面净值的差额,作为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二条 一般性的固定资产超过使用期限,确已失去效能或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致损而无法修复的,经批准可作报废处理。
专项设备、设施及房屋等需要报废的,还应经技术部门鉴定,取得鉴定结论,才能作报废处理。报废的净损益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第二十三条 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或者发生产权转移、兼并、清算事宜时,均应对固定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固定资产重估计价与帐面净值的差额,其溢价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金;其折价部分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二十四条 经有关部门批准,隶属关系改变,机构合并或撤销单位的固定资产,按被合并单位帐面价值移交,对盘盈、盘亏、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第二十、二十二条有关规定办理划转手续。
合并或撤销单位的财产,都要按规定编造财产清册,进行移交。
第二十五条 房屋及建筑物的报废、毁损应由行内有关部门审批。
其它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报废、调拨等,50,000元以内的由财产管理部门审批;50,000--150,000元的由财会局审批;150,000元以上的由行里有关部门集体审批。

第六章 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第二十六条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必须坚持帐、物分管的原则,做到实物增加要设帐建卡,实物减少要销帐销卡,保证帐实相符,帐卡相符,财会部门管理帐目,财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管卡和实物,相互制约,责任分明。
第二十七条 财会部门负责组织全行固定资产的财务管理工作,即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组织固定资产的帐务核算;正确核算和计提折旧;对固定资产管理进行监督。
第二十八条 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即负责固定资产的验收、登记、保管、维修、调配、报废等工作,对各类财产规定统一的管理手续,并负责固定资产的数量核算。
使用部门应严格执行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合理有效地使用财产,做好日常保养管理工作。
第二十九条 新增固定资产,财会部门要协同财产管理部门,根据有关单证,搞好固定资产的验收和交接工作。财产管理部门及时填制固定资产登记卡,并记入固定资产登记簿,财会部门凭原始发票登记固定资产总帐和分类帐。
第三十条 调出固定资产时应由财产管理部门填制固定资产调拨单,经本部门负责人同意,送财会部门审阅后,按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权限报批。
第三十一条 报废固定资产要严格掌握,慎重处理,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共同组成鉴定组负责:
1、核对实物,查明报废的固定资产与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单所列各项内容是否一致,防止发生漏洞。
2、对固定资产进行技术鉴定,查明是否能够维修和改装使用。
3、查明报废原因,对未到正常使用年限的过早报废和由非常事故造成的报废,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认真加以处理。
4、对报废固定资产残值进行估价,做好固定资产的变价处理工作。
5、按规定经批准报废的固定资产,财产管理部门和财会部门根据资产报废单分别登记有关固定资产帐卡,注销其帐面价值。
第三十二条 固定资产在年终决算前都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认真核对帐实、帐卡、帐单是否相符。对清理中发生固定资产多缺时,财会部门、财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共同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经审批后,调整其帐目。
第三十三条 在日常管理中,必须完善固定资产的帐卡、领用、清查、盘点等管理制度,财产管理部门对因工作需要配给个人使用的财产,要建立领用归还制,调离本行时,必须办理交还签证手续。
财产管理部门工作,对全行的财产安全、完整负有全部责任,库存的各种财产,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得随意动用和调换,行内的职工应支持财产管理部门的工作。
第三十四条 为了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效能,应重视和加强专用设备以及技术复杂、精密度高的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操作、维修、保养、检验等规章制度。

第七章 在建工程的管理
第三十五条 在建工程包括施工前准备、正在施工中和虽已完工但尚未交付使用的建筑工程和安装工程。
第三十六条 自营工程按照直接材料、工资、机械施工及所分摊的工程施工管理费计价。
第三十七条 出包工程按照支付的工程价款及所分摊的工程管理费等计价。
第三十八条 设备安装工程,按照安装设备的原价,工程安装费,工程运转费及分摊的工程管理费计价。
第三十九条 在建工程发生报废或毁损,在扣除残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的赔款后的净损失,计入施工的工程成本。单项工程报废以及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的净损失,在筹建期发生的,计入开办费,投入使用后发生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第四十条 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工程,自交付使用之日起,按工程预算、造价或工程成本等资料,估价转入固定资产,并按规定计提折旧。竣工决算办理完毕后,按决算调整固定资产原价和已提折旧。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国家开发银行负责修订和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从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2:固定资产分类目录及折旧年限
----------------------------------------------------------------------
| 分 类 | 目 录 | 折旧年限 |
|----------------|------------------------------|----------------|
| 房屋及建筑物 | | |
|----------------|------------------------------|----------------|
|一、房 屋 |(一)营业办公用房 | |
| |------------------------------|----------------|
| |1、钢筋混凝钢结构 | 30年 |
| |------------------------------|----------------|
| |2、钢筋混凝土砖结构 | 30年 |
| |------------------------------|----------------|
| |3、砖木结构 | 30年 |
| |------------------------------|----------------|
| |(二)非营业办公用房 | |
| |------------------------------|----------------|
| |1、钢筋混凝钢结构 | 35年 |
| |------------------------------|----------------|
| |2、钢筋混凝土砖结构 | 35年 |
| |------------------------------|----------------|
| |3、砖木结构 | 35年 |
| |------------------------------|----------------|
| |(三)简易房 | 5年 |
----------------------------------------------------------------------
续表
----------------------------------------------------------------------
| 分 类 | 目 录 | 折旧年限 |
|----------------|------------------------------|----------------|
|二、建筑物 |(一)管道 | 15年 |
| |------------------------------|----------------|
| |(二)水塔 | 15年 |
| |------------------------------|----------------|
| |(三)蓄水池 | 15年 |
| |------------------------------|----------------|
| |(四)污水池 | 15年 |
|----------------|------------------------------|----------------|
| 机器设备 | | |
|----------------|------------------------------|----------------|
|一、机器设备 |(一)印刷机 | 10年 |
|----------------|------------------------------|----------------|
|二、动力设备 |(一)锅炉及附属设备 | 11年 |
| |------------------------------|----------------|
| |(二)发电机组 | 11年 |
| |------------------------------|----------------|
| |(三)空调设备 | 11年 |
| |------------------------------|----------------|
| |(四)其他动力设备 | 11年 |
|----------------|------------------------------|----------------|
|三、通讯设备 |(一)电话交换机 | 5年 |
| |------------------------------|----------------|
| |(二)小型电台 | 5年 |
| |------------------------------|----------------|
| |(三)手提电话机 | 5年 |
| |------------------------------|----------------|
| |(四)对话机 | 5年 |
| |------------------------------|----------------|
| |(五)BP机 | 5年 |
| |------------------------------|----------------|
| |(六)传真机 | 5年 |
| |------------------------------|----------------|
| |(七)通讯加密设备 | 5年 |
----------------------------------------------------------------------
续表
----------------------------------------------------------------------
|四、电子计算机 |(一)大型机 | 8年 |
| |------------------------------|----------------|
| |(二)中型机 | 5年 |
| |------------------------------|----------------|
| |(三)小型机 | 5年 |
| |------------------------------|----------------|
| |(四)微型机 | 3年 |
| |------------------------------|----------------|
| |(五)终端机 | 3年 |
|----------------|------------------------------|----------------|
|五、电子设备 |(一)电视机 | 5年 |
| |------------------------------|----------------|
| |(二)音响设备 | 5年 |
| |------------------------------|----------------|
| |(三)录相机 | 5年 |
| |------------------------------|----------------|
| |(四)摄像机 | 5年 |
| |------------------------------|----------------|
| |(五)照像机 | 5年 |
| |------------------------------|----------------|
| |(六)收录机 | 5年 |
| |------------------------------|----------------|
| |(七)电冰箱 | 5年 |
| |------------------------------|----------------|
| |(八)洗衣机 | 5年 |
| |------------------------------|----------------|
| |(九)其他电子设备 | 5年 |
|----------------|------------------------------|----------------|
|六、安全保卫设备|(一)警报器 | 5年 |
| |------------------------------|----------------|
| |(二)监视机 | 5年 |
|----------------|------------------------------|----------------|
|七、办公设备 |(一)复印机 | 5年 |
| |------------------------------|----------------|
| |(二)电子打字机 | 5年 |
| |------------------------------|----------------|
| |(三)誉印机 | 5年 |
| |------------------------------|----------------|
| |(四)速印机 | 5年 |
| |------------------------------|----------------|
| |(五)高级沙发 | 5年 |
| |------------------------------|----------------|
| |高级组合柜 | 5年 |
|----------------|------------------------------|----------------|
|八、医疗设备 | | 6年 |
|----------------|------------------------------|----------------|
|交通运输设备 | | |
----------------------------------------------------------------------
续表
----------------------------------------------------------------------
| 分 类 | 目 录 | 折旧年限 |
|----------------|------------------------------|----------------|
|一、运钞车 | | 4年 |
|----------------|------------------------------|----------------|
|二、其他运输设备|(一)载货汽车 | 6年 |
| |------------------------------|----------------|
| |(二)载客汽车 | 6年 |
| |------------------------------|----------------|
| |(三)摩托车 | 6年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淄博市承压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山东省淄博市人大


淄博市承压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2002年4月10日淄博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承压设备的安全监察,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承压设备,是指列入国家规定管理范围的锅炉、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
  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修理、改造、检验和安全监察,适用本条例。
  第四条 承压设备的安全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实行全过程管理。
  第五条 市、区(县)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承压设备的安全监察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承压设备安全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向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举报。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市、区(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举报有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奖励。

  第二章 设计、制造、销售和安装

  第七条 承压设备的设计单位应当对所设计的承压设备的安全技术性能负责。
  锅炉的设计应当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审查批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设计单位应当取得设计许可。设计图纸应当有设计许可标记。
  第八条 承压设备的制造、安装单位应当取得制造、安装许可证;压力管道元件、锅炉水处理设备、水处理药剂的制造单位,以及气瓶和瓶装气体的销售单位应当取得安全注册证。
  第九条 承压设备设计、制造、安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体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监察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在相应证书规定的范围内从事设计、制造、安装活动。
  第十条 锅炉、压力容器必须经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销售和安装使用。
  第十一条 承压设备在施工和安装过程中,建设、施工单位应当接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安全监察和监督检验机构的监督检验。
  工程竣工后,应当经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验收合格方可投入使用。
  第十二条 禁止伪造、篡改、转让、借用、冒用许可证、安全注册证、检验报告、质量证明和质量标志。
  第十三条 禁止销售、安装下列承压设备:
  (一)无制造许可证或者安全注册证编号的;
  (二)无检验合格证明的;
  (三)国家明令淘汰的;
  (四)技术标准、设备(安装)图纸、使用说明等技术资料不齐全的;
  (五)将常压锅炉、常压容器改造为承压锅炉、承压容器的;
  (六)隐匿、伪造、冒用厂名厂址或者产品产地的;
  (七)按照规定或者经检验确认应当报废的;
  (八)其他法律、法规禁止销售、安装的。

  第三章 使用、修理和改造

  第十四条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制,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监察规程和技术标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使用的承压设备的安全负责。
  第十五条 承压设备可能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使用单位应当制定事故应急处理预案,报市、区(县)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并定期进行演练,保证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的完善和有效。
  第十六条 承压设备使用前,使用单位应当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取得使用证后方可使用。
  第十七条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应当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第十八条 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的,应当取得省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充装安全注册证后,方可从事充装活动。
  禁止充装未经检验、超过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移动式压力容器。
  使用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必须在符合安全要求的场所进行装卸作业。
  第十九条 气瓶类移动式压力容器实行固定充装单位制度。气瓶的所有者或者使用者改变充装单位时,应当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在用承压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当定期进行检验、校验。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检验周期编制检验、校验计划,并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锅炉、固定式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定期检验前,使用单位应当做好清理、置换、通风等准备工作。
  第二十一条 承压设备使用单位改变承压设备原设计的适用温度、压力、介质等使用条件或者承压部件的结构、材质时,应当经过技术论证,征得原设计单位同意,并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 承压设备承包、出租时,设备产权单位应当在承包、出租合同中明确规定安全责任,并将承包、出租合同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锅炉、压力容器转让前,应当经监督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并报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 承压设备停用或者报废时,使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清理、置换或者拆解。
  承压设备需停用一年以上或者报废的,使用单位应当在停用或者报废之日起十五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停用或者报废手续。
  第二十四条 从事锅炉、压力容器修理、改造或者锅炉化学清洗的,应当取得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许可证。
  承压设备重大修理、改造或者锅炉化学清洗前,施工单位应当制定修理、改造或者清洗方案,经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核准后方可进行。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或者监督检验机构应当对施工质量进行安全监察或者监督检验。
  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
  第二十五条 承压设备发生事故时,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应当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并同时报告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
事故发生后,需要抢修的,使用单位应当立即组织抢修,并在七日内将抢修情况报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第二十六条 禁止将常压设备改造为承压设备。
  禁止使用应当报废的承压设备。

  第四章 监察与检验

  第二十七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依法对涉及承压设备安全的事项进行审查,不符合条件的,不得批准;对未经批准擅自从事有关活动的, 应当依法予以处理;对已经取得批准的单位和个人,应当依法实施监督检查,发现不再具备条件时,应当撤销原批准。
  第二十八条 安全监察人员实施安全监察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当事人应当接受安全监察。
  第二十九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的安全监察人员实施安全监察时,可以依法对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使用、修理、改造、检验、清洗、报废活动实施现场检查,向有关人员调查了解有关情况,也可以查阅、复制有关合同、票据、账簿等相关资料。
  第三十条 安全监察人员发现存在安全隐患时,应当发出《安全监察意见通知书》,责令停止违法违规行为,消除事故隐患;对未经检验或者超过检验周期的承压设备可以查封或者扣押,并进行强制检验;情况紧急时,可以责令停止该设备的运行。
  第三十一条 监督检验机构和其他检验单位、检验人员应当取得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颁发的检验许可证、检验资格证后,方可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
  第三十二条 监督检验机构和其他检验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检验规程和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客观、公正地出具检验数据和结论,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将检验数据和结论报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备案;发现重大隐患时,应当立即通知被检验单位和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接到隐患通知后,应当立即采取措施,责令和监督被检验单位限期整改。
  第三十三条 被检验单位对检验数据和结论有异议的,可以在接到检验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申请复检。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在收到复检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另行指定监督检验机构进行检验。
  第三十四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伪造、篡改检验数据、结论或者出具虚假证明;
  (二)从事承压设备及其安全附件的设计、制造、销售、安装、修理、改造等经营性活动;
  (三)限定企业购买指定承压设备或者强行指定安装、修理、改造、清洗单位;
  (四)泄露被检验单位的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其他检验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前款所列(一)、(三)、(四)、(五)项行为。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责令停止设计,没收图纸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未取得制造许可证或者安全注册证,从事相关制造、销售活动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没收产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产品货值金额(包括已销售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使用未经设计许可或者未经审查的设计图纸制造承压设备的,责令改正,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八条规定,未取得安装许可证安装承压设备,以及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安装相关承压设备的,责令停止安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伪造、篡改、转让、借用、冒用许可证、安全注册证、资格证的,没收相关证件,按照不具备相应资格予以处罚。
  伪造、篡改、冒用检验报告、质量证明或者质量标志的,没收非法产品,并处非法产品货值金额一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规定,销售相关承压设备的,责令改正,没收相关承压设备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条规定,未取得使用证而将承压设备投入使用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定期检验的,责令停止使用或者查封设备,对未检验设备进行强制检验,并处一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未取得充装安全注册证从事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的,责令停止充装,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充装未经检验、超过检验周期或者经检验不合格的移动式压力容器的,责令停止充装,没收违法所得;对充装气瓶类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并处每只气瓶一千元以下罚款;对充装罐车类移动式压力容器的,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承压设备存在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不按照要求进行整改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承压设备使用单位聘用的安全技术管理人员或者操作人员无证上岗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承压设备使用单位处以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承压设备停用或者报废后未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以及未按照规定进行清理、置换或者拆解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盛装危险介质的,处以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未取得承压设备修理、改造、锅炉化学清洗许可证或者未办理核准手续,从事相关活动的,责令停止相关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一条、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规定,拒绝接受监督检验的,予以警告,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责令停业整顿。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未取得检验许可证或者未按照规定进行检验的,责令停止检验,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以暴力、威胁等方法阻碍、拒绝接受依法进行的安全监察的,由公安机关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致使承压设备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对责任单位或者业主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条 承压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充装、修理、改造、清洗、检验单位和有关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的,提请发证机关吊销相应的资质证书或者资格证书。
  第五十一条 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监督检验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取消安全监察或者检验资格;给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十二条 当事人认为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六章 附  则

  第五十三条 本条例所称监督检验机构,是指依法取得检验许可证,并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授权承担监督检验工作的检验单位。
  本条例所称其他检验单位,是指隶属于行业管理部门或者企业,并依法取得检验许可证的检验单位。
  第五十四条 本条例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统计申报工作的通知

交通运输部


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统计申报工作的通知

厅运字〔2011〕3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
  2010年度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统计申报工作已于2011年1月5日正式开始。各地城乡道路客运经营者通过部开通的《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信息申报系统》正在积极申报,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审核。通过监控全国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申报和审核情况,发现部分企业申报数据偏离实际、部分地方车型审核不严、部分省份工作进展缓慢,直接影响到全国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量汇总,并将影响油价补助资金的发放。为进一步规范全国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统计申报工作,确保油价补助资金按时足额发放到位,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真做好2010年度城乡客运燃油消耗统计和上报工作
  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严格按照《城乡道路客运成品油价格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规定,认真组织开展辖区内燃油消耗信息的申报和审查工作。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规定时间审核上报燃油消耗信息,务必在2011年3月15日前完成数据审核与上报工作。部分工作进展较慢的省份,要加快数据申报和审核进度,确保按时上报。对于在规定时间内未上报的省份,部将进行通报批评,如果由此影响相关省份燃油消耗统计和补助资金发放的,由相关当事人承担责任。
  按国家有关规定,城市轮渡属于城市公共交通范围。请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督促城市轮渡经营者通过《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信息申报系统》单独填报。有关《城乡道路客运燃油消耗信息申报系统》使用的技术问题,可直接与该项工作技术支持单位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联系解决。联系电话:(010)58278506,58278531。服务邮箱:service.rybt@gmail.com。
  二、认真把关,确保燃油消耗统计数据真实可靠
  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督促城乡道路客运经营者据实上报油耗数据,严格审核、层层把关,对重点地区、企业进行现场抽查,确保燃油消耗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有效。对于数据不规范或燃油消耗量不真实可靠、不符合实际的企业和地方,部将在汇总时对这些企业或地方的燃油油耗量予以修正,并通报全国。对部通报的企业和地方,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核减其相应的燃油补助资金。对弄虚作假、套取补助资金的城乡道路客运经营者,一经查实,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追回上年度补助资金,并取消下年度补助资格。
  三、建立完善燃油消耗统计及补助资金发放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责任。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暂行办法》的规定,将此项工作与道路运输行政管理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明确具体负责部门和责任人。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安排各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必要的工作经费,以便顺利完成燃油消耗统计、审核、上报和补助资金下发等各项工作。
  二是要确保统计数据全面。对于个别仍由其他部门管理城市公交、出租车的地区,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确保这部分城市公交、出租汽车纳入燃油消耗统计和补助资金发放范围,避免出现漏报情况。
  三是要规范车辆认定标准和发放程序。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按照《暂行办法》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分别确定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和出租汽车车辆认定标准、行驶里程、燃油消耗标准等关键指标,并进一步规范补助资金发放程序。
  四是要建立完善基础数据库。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根据城乡道路客运油耗申报工作需要,结合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充分利用GPS等现代化科技手段开展车辆行驶里程统计,抓紧建立完善本地燃料消耗基础数据库,包括城市公交、农村客运、出租汽车等3类车辆的数量、车型、营运线路、行驶里程、燃油消耗标准等,为燃油消耗统计和补助资金发放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进行城乡道路客运经济运行动态分析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办公厅(章)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主题词:交通 燃油 补助 通知



--------------------------------------------------------------------------------


抄送:财政部经建司,各省(区、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2011年2月22日印发
--------------------------------------------------------------------------------